奶农:“我感觉俄乌战事在用我的钱打”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乳业资讯网 Author 乳业资讯网
成本“高烧”时
随着俄乌之间的冲突爆发,中乌之间国际贸易也随之停摆。乌克兰是我国重要的玉米贸易国,据海关数据,2021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824万吨,占比29.07%,主要用于饲料加工。俄乌冲突加剧,或让乌克兰玉米的供应和出口更加紧张,并通过成本传导或进口缺口影响国内价格,致使玉米价格持续推高。
奶价下跌了
相比于不断上涨的饲料成本,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却未能同步上涨。
据调研,多地乳企与牧场的协商价格低于去年,两大乳企在主产区的奶价平均下降0.2-0.3元/kg。河北一牧场场长表示,当前奶价3.9元/kg,较去年同期4.1元/kg有所下降,而今年养牛成本提升不少,估计至少在30%。河南某牧场场长反映,目前奶价3.8元/kg,再加上运输成本和饲养成本上涨,算下总账来获利微薄。
奶价的下跌有迹可循。从国内供求关系来看,奶牛存栏的增加使得供给稳定增长。近两年来,奶牛养殖的高收益推动了我国奶源基地建设提速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1年全国牛奶产量3683万吨,增长7.1%。中国农业大学李胜利教授认为,2021年我国商品化原奶平均产量为7.7万吨/天,原奶需求有3000吨左右的缺口,预计2022年平均原奶产量将达到8.6万吨/天,增长11.69%。“在满足当前需求缺口后,原奶需求增速达到7%以上才能消化掉快速增长的产能。”李胜利表示。与供给增长相比,国内用奶需求相对疲弱。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采购委对全国56家商超企业开展的2022年春节实际销售数据调查结果,一些企业反映乳品春节销售情况低于预期。春节期间乳品销售同比下降10%-15%的有5家,下降5%-10%的有7家,下降5%以内的有14家。
涨跌之间,中国奶农心归何处?
涨跌之间,是一群人的无奈。旁观者痛惜其损失,却难以了解他们的坚持与坚守。他们脆弱于变化多端的行情、高涨的成本、严格的环保政策、市场话语权的弱势;却也坚韧于迎难而上的态度、低调无止境的劳动、欣然自得的改进创新、丰富多样的经验智慧。一位奶农说,“如果不养牛,我可以活得很好”,但他咬牙坚持
他养牛十多年,经历过小区改规模场,遇到过奶价低迷,到如今成本居高不下,几遭经历的他早已深谙养牛的辛苦与不易。离开养牛业,这或许是无数养牛人在心中萌生过的想法。虽然他也想到了很多“如果”,但他还是坚持养牛。或许不再仅仅是追求盈利,而是扎根太久,生成一种热爱和情怀,如同老兵不愿退役。
一位奶农说“中华复兴路,国产当自强”
他通过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、提升奶牛场的运营管理,突破了奶牛品种的限制。在他的牧场中,本土奶牛的单产也能达到36公斤/天。居高不下的成本,让他更加坚定创新理念,试图从技术的角度提质增效。在他看来,未来劳动力的短缺是中长期现象,因此牧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十分迫切,但是过度依赖进口会增加牧场成本,国产创新也可以做得很好。 于是他用行动贯彻了“国产当自强”的信念。2020年底,他和奶厅工作人员一起制造了一台转台式挤奶机,从图纸设计到后期操作,他没日没夜地在车间进行改进。目前他的转台式挤奶机可以一次挤60头奶牛。除了挤奶机外,从修蹄车到草料库也做了改进,牧场中处处可以看到经验与创新的完美结合。一位奶农说“成本降下来,才能让更多人喝上一杯好奶”
相比其它国家,我国奶价相对较高,他认为成本降下来,才能让更多人喝到质优价廉的牛奶。为了降低成本,他结合不同牛群的营养需要,科学合理调整饲料配方,降低青贮玉米使用比例和使用量;提高成母牛的比例,保证泌乳牛占比,缓解公斤奶饲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。 压力下的中国奶农也是脆弱的。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、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所说,“在当前产业组织模式下,面对市场波动,加工企业将首先选择稳定和保护自有奶源的生产能力,因此与之前由养殖环节共同承担市场波动风险不同,更加弱势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将承担全部风险。这一变化既放大了中小规模养殖场面对的市场波动”。当高涨的成本与走低的奶价相撞,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惊险之旅。咨询及合作,请添加小编微信